2019年中国好网民感人故事——E成长网络素养公益小讲师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主办、中国青年网承办的“2019年中国好网民优秀故事及作品展示活动”在京举办。活动自2019年7月开展以来,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在广大网民中引发了热烈反响,各地网信、教育部门和工青妇组织积极参与,涌现出一批主题鲜明、真挚生动的优秀故事和作品,集中展现了中国好网民的理念、风采和力量,为建设清朗网络空间提供了生动的榜样示范。
今天,带您走进2019年中国好网民感人故事《E成长网络素养公益小讲师》。
“快去撑WiFi,然后开始‘打野’!”早上9点,广东某农村的公共活动室,放暑假的数名小学生准时出现,可他们不是在学习而是在呼唤朋友打网游。这样的情景在农村地区并不罕见。很多农村小孩的父母外出务工,他们虽然有监护人照顾生活,但学习和生活习惯缺乏有效引导和监督,面对网络的诱惑,反而更容易“受伤”。为推动网络文明在城乡地区的进一步普及,在广东省委网信办的指导下,广州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腾讯公益等机构发起“E成长计划”,招募一群中小学生化身“小讲师”走进广东农村,在成人志愿者的协助下,为同龄人讲解网络风险及应对办法,分享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知识。
乡村孩子网络安全知识亟待“补课”
张海波是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介与教育工委会常务副主任,主持过多项国家重点教育课题,在少年宫做儿童和互联网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已有10年之久,带领团队主编了国内首本进入我国地方课程的媒介素养专题教材。
“每次到农村地区支教,都会发现数量不少的孩子捧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在村委休息室排排坐打网游,一玩就是一整天。”张海波说,“城乡孩子家中都有手机的情况下,城市儿童家里尚有父母管束,而农村孩子多数是留守儿童,加上乡村缺乏像大城市那样的公共文化教育设施,孩子们就会将更多时间消耗在手机和网络上,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后果不堪设想。”
城市小讲师分享“上网经”
作为E成长计划的志愿导师,张海波和他的伙伴们在少年宫开课,为“小讲师”培训网络素养课程的基本知识,指导“小讲师”们备课。他认为,孩子与孩子之间对网络的共同语言,比大人的教育更有效,这样的同伴教育也是城乡儿童学习网络素养的一种双向模式。
上网玩游戏与学习,如何才能两不误?城市小讲师“以身说法”为乡村小伙伴来支招。实际上,小讲师团队里有不少是互联网小高手,他们合理规划上网时间、理解网络安全,让上网游戏与学习不再有冲突。
嘉铭是支教活动中的一名小讲师。本次支教,他需要讲解“个人信息要保护”的主题,介绍“哪些是个人隐私信息”“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不能在网上随便公开”等知识点。虽然概念生涩,但嘉铭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画报来配合讲解,并通过围圆圈玩小游戏的方式分享保护个人信息的知识,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让孩子当小讲师 得益的不只农村小孩
能为乡村的同龄人分享上网安全知识,这些来自城市的小讲师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与快乐的神情。不少小讲师说,给别人讲网络安全知识,比自己以前学网络安全知识印象还深刻。有时为了准备教案,要反复查找资料,这是更全面的一种学习。
一位小讲师在发言中说:“我觉得我们去支教,帮助农村小伙伴,首先应该抱着一种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乡村小伙伴的生活学习条件可能没我们好,但是他们学习的热情和能力,和我们是一样的。”许多家长表示,当了小讲师支教回来后,孩子们在家里的表现悄然发生了变化。“孩子现在上网守时方面表现得更自觉了,他和我讲要给他的学生们做榜样。”一位小讲师妈妈说。
不断壮大 继续前行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小讲师的团队中,甚至自己也报名参加支教活动,有的学校还成立了E成长志愿服务小队。
近年来,“E成长计划”的百余名培训小讲师先后走进贵州、四川、广东省雷州、恩平、清远等地,走进农村小学、城市外来务工子弟学校等数十间学校,受惠的学生及家长上万人。让更多的城乡儿童手拉手,约定共做好网民。让E世界的孩子们共同健康成长,E成长计划将继续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