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发展新前沿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引擎作用不断强化,信息技术产业已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导性、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本文梳理了信息技术领域值得特别关注的八项热点趋势提供参考。
1
5G/6G
5G/6G,即第五代、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都可以用标志性能力指标和核心关键技术来区分,5G的标志性能力指标为Gbps级用户体验速率,核心关键技术包含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全频谱接入和新型网络架构等。6G仍在开发阶段,6G的传输能力可能比5G提升100倍,网络延迟也可能从毫秒降到微秒级。在峰值速率、时延、流量密度、连接数密度、移动性、频谱效率、定位能力等方面远优于5G。
展望未来,5G全产业链加速成熟,正快速步入商用阶段,5G网络产品、基带芯片、模组解决方案已初步达到商用终端产品要求。今后,5G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将日益活跃,围绕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智能驾驶、智能工厂、智慧城市的应用探索将成为热点。6G将在承接5G的基础上继续破除通信技术的局限,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2
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极具颠覆性和革命性的创新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难篡改、可追溯和智能化等特点,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产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关乎着未来数字经济的安全性、智慧性等长远布局。
3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全行业正加速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产业升级、管理变革、流程再造等各个环节,以实现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4
物联网
物联网的概念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就被提出,它视为连接虚拟世界和真实物理世界的重要纽带之一,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只不过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各式各样的终端之上。因此物联网的本质也就很好理解,简单来说就是实物联入网络,最终实现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全面信息交互。
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拓展和延伸,物联网产业也得到了极大发展,特别是在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一大批以智慧农业、智慧健康、智慧物流、工业互联网、智慧零售为代表的新模式、新业务接连涌现,万物智能互联的大门向我们正式开启,人们生活、办公、出行方式也再次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
量子信息
量子信息技术是用量子态来编码、传输、处理和存储信息的一类前沿理论技术总称。量子特有的多维性、不可分割性和不可复制性,使其突破了现有信息技术的物理极限和运算速度极限,在安全通信、加密/解密、金融计算等方面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未来量子信息技术将走向产业化,主要集中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测量三大领域。量子通信的形式包括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集编码、量子纠缠分发等。其中,量子密钥分发是我国量子保密通信最典型的应用。量子计算机硬件实现形式主要包括超导、半导体、离子阱三种。量子测量将应用到科学探索、技术标准、国防军事等各领域前沿。
6
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是在人或动物脑(或者脑细胞的培养物)与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不依赖于常规大脑信息输出通路(外周神经和肌肉组织)的一种全新通讯和控制技术。脑机接口技术是通过信号采集设备从大脑皮层采集脑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A/D转换等处理转换为可以被计算机识别的信号,然后对信号进行预处理,提取特征信号,再利用这些特征进行模式识别,最后转化为控制外部设备的具体指令,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
脑机接口作为当前神经工程领域中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在生物医学、神经康复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巨大的应用潜力,近10年来,脑机接口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飞速的发展,应用领域也在逐渐扩大。
7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融合应用了多媒体、传感器、新型显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数字感知技术,包括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等多种形式,能够拓展人类感知能力,改变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给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生活等领域带来深刻影响。
虚拟现实技术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更是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技术。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等领域均可基于其开展数据可视化改造。虚拟现实技术也是元宇宙核心之一,元宇宙中的虚拟现实更多的是主观的数字经验而非冰冷的地域概念。“现实”这一词将通过人的创造和情感联结而逐渐淡化“虚拟”,最终构建一个现实与虚拟互相映射的数字孪生世界。
8
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数字孪生将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结合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数字孪生的应用空间正不断扩展。在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家居、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回望非凡十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展现强劲韧性。一是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6%,营业收入从7万亿元增长至14.1万亿元,在工业中的营业收入占比已连续九年保持第一;利润总额达8283亿元。二是创新能力取得新发展。十年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第五代移动通信等领域技术创新密集涌现,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先进计算等领域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兴平台软件等产品创新迭代不断加快,供给能力持续增强。三是产业结构实现新突破。十年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14家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占全国软件业比重达78.4%,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手机、彩电、计算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供给能力稳步增长,内需升级趋势明显。四是融合应用探索新空间。十年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深入显现。面向教育、金融、能源、医疗、交通等领域典型应用场景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不断涌现。
十年跋涉,一个个亮眼的数据见证着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规模效益稳步增长、创新能力、企业实力不断提升,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凌发明先生提到我们必须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价值,坚定不移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基垒台。